木子藍色 作品

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2頁)

    是的,朝廷取消了三階教的無盡藏。

    沒了無盡藏院,不能佈施,那還怎麼叫三階教呢。

    可朝廷不會管你這些。

    “三階教無盡藏院的所有財物、田宅、牲畜、奴婢等,將移交度支部,分為三份處置。

    一份做為修理天下寺觀、修理破壞尊像、殿梁所用,如有所需,由長安十大德及京寺諸住持負責一起討論通過後,提交申請,度支司審計通過後,撥下錢款,並派官員監督使用。

    另一份則用來施天下貧老疾病,對八十歲以上老人、孤寡殘疾無助者,地方上報,度支司審理後撥下錢糧救濟。

    第三份,用於豐年加價糴糧,於災荒之時平價糶糧,賑災濟民。”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三階教這些年來積攢下來的大量財富,不論是佈施來的,還是他們自己經營賺的,現在通通都沒收官有。

    只是給這筆錢做了一個專項基金,以後專款專用。

    第一筆就是全國寺塔維修基金,這個是隻修不建,也不管佛像鍍金什麼的,只是修修寺塔,不作他用。

    第二筆則相當於是五保戶專項基金,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沒有贍養人的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的救濟保障金。

    至於第三個,跟常平倉類似,只是用的是無盡藏的本錢,糶糧糴米,平抑物價、放貸借糧,救濟災荒。

    沒收來的這財富,變成這三個專項基金,甚至允許三階教推舉一些有名望的高僧,每年參與審計監督。

    當然,他們徹底失去這筆鉅額財富。

    通過考試,獲得度牒的和尚們,朝廷會給他們每人留二十畝口分田,可以免除正租正役,但義倉糧那每畝二升不能免。

    其餘寺下田地沒收,也會轉到那三筆專項基金管理,所得收益仍進入專項。

    當初你們三階教創立時,搞無盡藏,說的不就是修伽藍、救貧苦嘛,現在你們管不好,朝廷來替你們管。

    以後三階教的信徒,也可以繼續向朝廷的無盡藏的這三藏庫佈施,朝廷都會登記存檔,甚至每年立碑文感謝功德,仍相當於是佈施救贖。

    以後,不能直接向三階教寺廟和僧人佈施錢帛財物了,只能佈施飯食,也不許再投附寺廟,更不許蓄奴擁婢。

    擁立私人武裝更不許。

    之前三階教諸寺的奴婢,全都沒為官奴婢,至於部曲和依附者,則給他們恢復良民身份,編戶入籍,授分田地,授田所需,就從這次沒收的寺田裡分。

    緊接著最後又是一道處置。

    三階教通過考核留下的這些僧尼,對他們重新調整部署,打散分配到三階教各寺,重新任命各寺的住持等。

    以後他們得乞食長齋、持戒坐禪,還得自己耕那二十畝口分田,不得蓄奴役民,得自力更生,當然,如果他們把地出租,倒也是允許的,但他們只能每僧擁有二十畝口分田,身死還田。

    有錢也沒資格再買地,就算佈施捐增田地,也不許接受。

    甚至規定,以後朝廷每年都要對持牒僧人考核,不僅僅是隻考經籍了,還要考核他們的品德行為,要是德行有虧,聲名敗壞,朝廷可奪回度牒,敕令還俗,若有違法犯罪行則,還還要交雍州府治罪。

    朝廷拿走了這麼多,給予的交換,就是這次三階教犯這麼大事,但罪僅法雅跟他的一些親信背,只誅法雅一人,其餘從犯都是判的流放。

    至於其它的,都不追究,只是考核不過的全都還俗,然後沒收了他們無盡藏的財富,禁止以後再接受佈施。

    或者說,三階教的無盡藏還在,但三階教的寺僧已經無資格管,也無資格再接受,信三階教,相信佈施能換來未來美好的,仍然可以向朝廷管理的無盡藏佈施捐贈,不影響他們功德。

    私兵們解散了,所有軍械收走了。

    這事,也算到此為止。

    當然,如果他們不肯聽旨,那就不一樣了。

    “邕禪師?”

    武懷玉等答覆,所有僧眾目光都落在八十六歲的邕禪師身上。

    這位老禪師是信行死後,一直主持化度寺,不過年事已高,很早就不怎麼理事,但這次,他還是被請了出來。

    這老禪師據說俗姓郭,太原郭氏子弟,他父親曾任博陵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