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 作品

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頁)

    雖說這些地本來是有主的,但許多原主在戰爭裡家破人亡了,其餘的則被梁師都遷走了,所以理論上這些地現在是無主之地。

    做為長城內的地,還是有些價值的。

    豆盧懷讓對這些地可是很不客氣的,整個鹽州有五萬多頃地,哪怕多數是產量很低的旱地,但畢竟是能出糧食的。

    鹽州有鹽,以後還要駐軍,對糧食需要是很大的,這裡產出的糧食可以直接賣給鹽池,搞商屯很有前景。

    這傢伙打算把一大批地拿出來發賣,其實就是變相的趁機佔地。

    他們完全可以把其中的好地、水澆地拿出‘賣’,眼下這裡地多人少,所以可以較低價格買下。

    買下來後,搞商屯,僱人來種,或是蓄奴來種,產出就近給鹽池,然後換鹽換馬販賣,絕對利潤不小。

    一團鎮兵,屯田一萬畝,看似很多。

    不過這裡的地乾旱少雨,畝產也只有半石左右,還得是沒災的時候,五十畝其實也就二十五石收成,還沒除去種子。

    一個邊軍一年口糧十二石,春冬衣七匹。

    這個口糧其實是有點餉錢養家的意思,軍營裡一般是日給糧二升,一年也就七石二,邊軍戍值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本來沒糧餉的府兵,一年也會有十二石口糧。

    一人五十畝,倒不用擔心種不過來,畢竟不是江南的精耕細作,這裡的條件也精耕細作不了,就是廣種薄放,很粗放式的耕種,甚至可能還要輪耕間作。

    二百人一團的邊軍,劃撥一萬畝田軍屯,那麼完全可以自給,甚至留有儲備,甚至軍官們的職田、團裡的公使錢也夠開支。

    “拿出部份地出售我倒沒意思,”武懷玉清楚豆盧懷讓的小九九,但眼下不能光想著挖牆角佔便宜。

    他是靈府長史也是鹽州刺史,首先還是得考慮這裡的發展。

    “地可以賣,但有個條件,地買了以後,必須得耕種,不能荒著,而且我要求,每畝地每年須向官府出售一斗糧,平價收購。”

    加上公購糧這條,也是為了保證這些地不會被權貴豪強們趁機買下後,用來倒賣,或是囤積。

    武懷玉要的是這些地能夠耕種生產,能夠有糧食產出。

    地在誰手裡不重要,只要是正常手續買賣,哪怕便宜點都不是問題,但地不能囤著不種,得有產出。

    如今鹽州有地無人,地肯定便宜。

    不管是搞商屯,還是自家經營,都需要耕種,租佃也好,買賣也好,都必須得耕種出糧。

    想趁機低價拿地囤著,等以後再高價出手,這種行為不被允許,除非你買了後能夠馬上耕種,那麼你以後賣不賣武懷玉不管,但不管誰買,這地都不能荒著。

    否則官府有權力處罰,甚至收回。

    豆盧懷讓沒想到武懷玉還有這樣的條件,這樣一來,那拿地的成本可就高了。這裡不缺地,但缺人啊。

    每畝須公購一斗糧,雖說市價購買,但如果是強制性公購,影響還是不小的。

    “還有一點,鹽州將設置義倉,為賑濟災害儲備,見田便畝徵二升。”

    這筆義倉糧不是正租,不按丁來徵,而是按畝來徵,伱有多少畝地,就得繳納多少,武懷玉甚至說不論王公還是官吏士紳,都是見地起徵,沒有免除這一說。

    因為這不是稅賦課役,而是義倉糧,是為所有人儲備的。

    當然,這義倉糧也不是武懷玉設計發明的,隋朝時早就有義倉社倉了,大唐內地也沿襲有。

    只是這邊地以前沒有,懷玉打算以後也得有。

    百姓不足,那就招商搞商屯,以商號名義,從內地招人來種地或是買奴來種地,以後鹽池的鹽可以優先拿糧換。

    這樣商號搞商屯就有不少好處。

    當然,貴族官員豪強有錢,也鼓勵他們買地的,只要買了能招人或買奴來種,那都是熱烈歡迎的。

    只要肯簽下保證耕種和能完繳公購糧的承諾書,地便宜賣也沒問題,甚至鹽州的地任你們挑選,還能儘量保證地塊連整性。

    現在就是優先劃出一些地來給鎮軍、州兵做軍屯,再給衙門、官員們留下些公廨田、職田等,剩下的都是可以發賣的。

    誰先買,誰就可以優先挑選。

    豆盧懷讓見武懷玉很認真的樣子,想了想也就笑了起來,“壽陽公這法子倒是不錯,鹽州也有好幾萬頃地,到時若一畝公購一斗,那也能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