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蓬堂主 作品

第185章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據聯合國一份報告地球海底有300萬艘沉船。

 這個數據不知道準不準確,但幾千年下來超百萬艘肯定是有的,我認為甚至超過這個數字……

 尤其戰爭時期轉運貴重物資的戰艦被擊沉多少?這些數字可能無法估量……

 海洋下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寶藏埋藏地,其價值數萬億、數百萬億、或者是更多,這些寶藏很難用數字形容。

 比較著名著名的沉船打撈事件,昨天說了我們的南海一號。

 還一個近代很有名的黑石號沉船事件,我記憶頗深。

 在印度尼西亞有一個海島名叫勿里洞島,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是風景極美,赤道上溫暖的和風,淡綠色的玻璃海中間夾雜著岩石和珊瑚海。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的小島,曾經流傳著一個十分血腥的故事。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島上有一位漁夫出海打漁,回來的時候他沒有帶回魚,卻帶回了一船寶物。

 後來有一個古董販子聞訊而來,他承諾給漁夫一大筆錢,只要他能夠帶自己去那個發現寶藏的地方。

 漁夫按照約定把古董販子帶到了地方,原來海底下藏著一艘滿載珍寶的沉船,古董販子見財起意,將漁夫殘忍的殺害了。

 不久之後,這個古董販子就找到了寶藏,那麼找到寶藏的消息又被一夥強盜知道了,強盜找上門來,古董販子一家三口又死於非命,他們家住的房子也被一把大火燒為了灰燼。

 這件事情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勿里洞島有沉船寶藏,然而誰都不清楚到底在哪兒。

 有個叫沃特法是德國人,原本是一家水泥廠的老闆,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到了勿里洞島的傳說,立刻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就開始了數次深海探寶之旅。

 1998 年9月,沃特法在 17 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艘沉船的殘骸,整個船體幾乎都被珊瑚和浮游生物給覆蓋了,不過沃特法隱隱約約的看到這艘船上似乎有東西。

 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若狂,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寶藏船嗎?

 因為這艘船被發現的地方有一大片黑礁石,因而沃特法決定將這艘沉船就命名為黑石號了。

 “黑石號”的打撈始於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打撈文物陶瓷製品多達多件,其中98%是中國陶瓷。

 此外,與數量眾多的瓷器一同出水的還有10件金器、24件銀器、以及30件銅鏡。

 在這些銅鏡之中,竟還發現了由皇室專用的“江心鏡”!

 要知道當時,江心鏡還只存在於古籍的描述中,我國的博物館藏並無實物,江心鏡的發現無疑填補了這部分空白。

 打撈海底沉船雖只是短短几字,實際執行起來將面對的是重重困難,首先打撈沉船本身的困難自不用說。

 其次,就算真打撈出了海底沉船,其歸屬權的界定也是極大的問題,許多想憑藉打撈海底珍寶走上暴富之路的人,便是因為打撈出的寶物其歸屬權的糾紛而最終變得一無所有。

 然而沃特法卻不管這些,他聘請了專業的海底打撈團隊,與印度尼西亞政府簽訂了所打撈寶物由兩者共同分享的協議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進行打撈工作。

 新聞報道其實打撈過程和後來發生的事很曲折,不佔用篇幅了。

 根據該船出水的長沙窯瓷碗上的唐代寶曆二年銘文,結合其他器物考證,沉船的年代被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

 早在公元九世紀初,我國便已經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開始頻繁地對外通商,一艘艘滿載珍寶的商船揚帆起航,“黑石號”正是由中國港駛向中東、羅馬一帶的商船之一。

 然而,這艘滿載商人希望的“黑石號”,這次出行並非一帆風順,“黑石號”在行徑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時,狂狼亂波掀翻了“黑石號”滿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夢。

 “黑石號”上的船員們連同滿船的珍寶一齊沉入了海底……

 黑石號打撈文物最終被新加坡“聖淘沙”機構購得,於2005年落戶獅城。

 中國因4000萬美元的高價和分配方式,與黑石號沉船寶藏失之交臂……

 這艘船裡的瓷器大部分是長沙窯,長沙窯是湖南窯口,唐代著名瓷器產地,上面多寫有詩文。

 我很喜歡一把長沙窯執壺上寫的一首詩:

 “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