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蓬堂主 作品

第144章 官窯

轉眼之間,到了中秋節,白天金陵府的很多名流和古董藏家都陸續來了陳府。

 本來陳府就面積很大,景色很好,附近百姓也都來看熱鬧,家丁們開始佈置花燈。

 陳龍和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古董行前輩坐在一個長桌子後面的椅子上,陳二爺和六爺幾人也都坐在四周。這時候已經上午九點多了。

 一開始流程是金陵的百姓來鑑寶,每人拿著一些古董來讓鑑定真偽和價值。

 這些百姓手裡的古董有的是祖傳的,有的是這些收藏愛好者自己古董店裡淘的,自己也不知道真假。

 金陵府六朝古都,民間流傳古物甚多,而且江南富庶,大藏家比比皆是,這些人也愛一起交流,也愛熱鬧,也會好奇別人手裡有什麼寶貝。

 這裡也不乏盜墓賊拿著挖出來的東西來湊熱鬧,萬一被哪個老闆看上了,還能賣個好價錢。

 這是晚清時期,離清早期康熙,雍正,乾隆,年代很近,那三個朝代生產了大量精良瓷器,也很多官窯流落民間。

 中國瓷器的“官窯”之路是循著強化君權的道路行進的。

 唐代時期沒有固定的官窯,不過河北生產的邢窯,進貢朝廷,算是官窯雛形,邢窯是白瓷,沒有顏色,類銀似雪。

 當時武則天大盈庫專用的邢窯瓷器,底部都刻著“盈”字,這個盈字最後一筆刻得很有特點,是反著寫的一筆,我都懷疑是不是當時的什麼記號。

 邢窯有個鑑別要點,它瓷器是白色的,但是在瓷器的轉折之處,會泛湖水綠色,很漂亮,這點目前很難仿製,仿的也不太過關。

 中國古代的君權實際是從宋代開始加重的,以皇帝架空三省六部和廣授使職為表現,而“官窯”概念的正式出現也正是在宋代。

 宋代以前,瓷器供應宮廷使用的方式是“貢瓷”,也就是各地的知名瓷窯生產出的最高級瓷器貢給宮廷使用。

 當然這種“貢”,對於瓷窯來說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負擔,因為它更多地像是一種“買賣”,這些“貢瓷”還是有地方政府買單的。因此,“貢瓷”實際屬於一種官方的專項採購。

 而生產“貢瓷”的瓷窯,在完成了“貢瓷”的生產任務外,它自己的生產經營並不受影響,所生產的非“貢瓷”可以任意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