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蓬堂主 作品

第104章 此何非彼何

前些篇幅,寫了鹽商,寫了揚州瘦馬,可能讀者以為我寫的春江府是揚州府,但是不是的。

 因為是小說,肯定很多虛構的地方和事件,以及人物,包括地名,讀者不必對號入座。

 寫何知府從一個品質良好的優秀官員,變成了一個綁票案的主謀,著實可惜。

 可是,這是真實的人性,如果你很懂的官場,你會更驚歎很多官員變質的過程之快,從一個優秀有作為的官員最後淪為罪犯,有時就是一念之間,這樣的人和事情很多很多……

 他們可能為官之初也都是一腔抱負,可是,敵不過人性的貪婪,慾望,名利的渴望,更大權力的渴求,金錢和女人的誘惑。

 這,合乎邏輯,五千年讀史,不過功名利祿……

 但是在晚清時期,揚州府的知府也姓何,確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好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人。

 我這個小說裡就詳細介紹一下,給為官的做個榜樣,此何非彼何。

 何乾元是從好變壞的,是虛構的人物,他身上集中了很多官員腐敗變成罪犯的影子,是個綜合體。

 而這個晚清時期揚州知府也姓何,他叫何金壽。是個寫進歷史的清官,並未同流合汙,而是為官楷模,為人敬仰。

 銅為鑑,正衣冠,人為鑑,知興替!

 史載:何金壽初到揚州,正值災荒之時,農業歉收。他便從官府錢庫中借出錢款,用以賑濟撫卹災民,並創立了典質之法。

 這種典質之法,就是准許災民將耕牛作為抵押,換取一定數目的錢款來購買糧食,以度過災荒。

 當時,何金壽共用這種方法收典耕牛400餘頭。到了第二年春天,他不取分毫利息,讓農民用同樣數目的錢款將耕牛贖回,使農民得以及時播種。

 後來,揚州城內有一處名叫“同益典”的典當行毀於火災,在此典當東西的市民個個人心惶惶,一時議論四起。

 原來,這個典當行的主人是合肥的張某,他和軍機大臣李鴻章是親戚,聲勢煊赫,人們擔心他對火災中損失的東西會不予賠償。

 何金壽得到消息後,親自前往勘察,將詳情據實報給上級官府。

 經何金壽勘察發現,火災是由同益典的員工自己不慎引起的,因此應該責成典當行按照所當物品的半價向入當的百姓賠償,不得抵賴、剋扣。

 上級官府見何金壽上報的情況有實有據,便批准了他對典當行提出向百姓半價賠償的要求。

 揚州城的百姓聽說此事之後,齊聲稱讚何金壽是“不畏強梁、主持公道”的好太守。

 1882年夏天,揚州又一次發生特大旱災,何金壽想盡各種方法來幫助緩解旱情,與百姓共同抗災。

 為了求雨,何金壽甚至按照民間傳說中的求雨之法,穿著官服,打著赤腳,頂著七月似火的驕陽,一次次到各地的農田內向上蒼禱告。

 後來,何金壽終因氣溫過高、勞累過度而中暑,不久便在任所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