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蓬堂主 作品

第100章 小橋流水飛紅

山海經載:“中次二山濟山之首,曰輝諸之山,其上多桑,其獸多閭麋,其鳥多鶡。”

 鶡:鳥名,即鶡鳥。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禽經裡描述的青色鳳凰,傳說鳳凰五色, 也是指五種不同顏色的鳥。

 這種鳥形體比野雞稍大,羽毛黃黑色,頭有毛角,好勇善鬥,悍不畏死,有英勇剛烈的品質,只要開始戰鬥,就會至死方休!

 所以從戰國時代開始,君王就用鶡的羽毛作為武將的頭飾,以嘉獎其英勇,激勵他們忠勇無畏。

 鶡鳥產於我國河北北部和山西以及西北山地,是一種很漂亮又善斗的鳥。

 清代官帽上的藍翎就是用這種鳥的羽毛所做。

 而藍翎是與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翎”,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無眼。藍翎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鶡鳥生性好勇鬥狠,至死不卻,武士冠上插鶡翎,能夠顯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貼切。

 我以前收藏好幾個各種寶石帽頂和白玉翎管,翎管就是用來插藍翎和花翎的,那些和田白玉籽料的翎管很溫潤,用根繩子栓上掛在脖子上很好看。

 何知府走出房門,看外面天色已晚,他沒有坐轎,沒有穿官服,沒有戴頂戴花翎。今天穿的便服,他還要為那顆紅頂煞費苦心的奮鬥。

 清朝時候知府屬於從四品,出門都坐八抬大轎,前後隨從前呼後擁,還要銅鑼開道。官員穿著華麗的官服,身戴朝珠,頂戴花翎,坐在大轎子裡,這是威嚴和高貴的象徵。

 何知府不喜歡這樣,也許這些年,他都隱隱覺得他這個知府位子來路不正吧?他並不喜歡在百姓鬧市招搖過市,展示官威。

 他喜歡便服獨自出行,有時候帶著兩個侍衛或者師爺,也都是便裝,便裝也適合體察民情,如果何知府沒有這次綁架案,也許他會是個名留青史的好清官。

 可惜,他沒有打敗人性……

 傍晚,夕陽,灑在春江府街道夯土路上,照的路上一片昏黃,有點刺眼。

 春江府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流經之地,此地鹽商聚集,經濟發達,商鋪林立,很富裕。在何知府這些年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一片欣欣向榮。

 何知府今天沒有心情看街道景緻,他還有很多事情要面對,他感覺到很快陳家就會來春江府找他要人。

 他出了衙門,轉過幾條街道,到了關著少爺文照的那個院子,這個院子不太大,一個黛瓦白牆的小樓,雕樑畫柱很精緻,院子裡花園,假山都有。

 院子裡,一個丫鬟正陪著少爺文照玩耍……

 這個院子是何知府和他一個情人的住所,這個情人據說原來是個大戶人家的小姐。

 二人並沒有明媒正娶,何知府金屋藏嬌,經常在此私會,這個丫鬟也是那個小姐帶來的丫鬟。

 平時,何知府安排兩個家丁伺候這個小姐,他和這個小姐在這個院子已經偷偷私會了一年多,他妻子並不知情,因為他每晚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