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蓬堂主 作品

第21章 焦四傳人

由於“五花土”容易暴露目標,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種方法,就是挖葬坑時,將挖出的土按先後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時再反過來回填。

 據說這種方法多應用在元代,在秘葬時,蒙古人將土塊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槨下葬後,再按原位置將土塊放回,真假有待考證。

 不過我認為元代墓葬難尋,應該是和薄葬有關。

 元朝皇帝喜歡薄葬,明初學者葉子奇的《草木子》曾經記載。

 說是元朝皇帝下葬只是從南方運來一根直徑很粗的的金絲楠木,豎切兩半,中間鑿空,剛好放一個人進去,最後合上成棺,在兩頭和中間用黃金圈固定下葬。

 埋上之後,烈馬踏平,青草一長出來,草原上碧綠一片,又沒啥座標,所以很難被發現。

 總之,這個焦四是個盜墓界的奇人,絕對宗師級別人物。

 我認為他固然天賦異稟,也是因為勤奮好學,利用科學知識和大量實踐經驗來發現墓葬,而且他觀察細微,善於思考總結。

 這個家族老爺子就是師傳焦四,據說也是個牛人。

 看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當然,他的知識沒有用到正地方上,幹了壞事,我們不提倡學習犯罪。

 關於墓葬土壤重金屬汙染一說。

 《太平廣記·墓冢》(卷三百八十九)“王粲”條,記載過這樣一則故事。

 魏武帝曹操北征烏桓時,登上山嶺遠望,發現有一片山岡寸草不生。

 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據此認為,這個地方埋有古墓。

 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時候,曾服用過五石散。

 據宋人葛洪記載:何晏所製為內服藥物,由硫黃、鍾乳、赤石、曾青(天然硫酸銅)和礜石五種石材製成,故名為“五石散”。

 此人生前服用,死後毒素聚集於身體,時間長了,毒氣揮發出來,導致地面寸草不長。

 魏武帝曹操將信將疑,讓人掘開一下,下面果然有座大墓,裡面填滿礜石。(礜石是一種性熱含毒的礦石,即硫砒鐵礦,也叫毒砂。為制砷及亞砷酸的原料。)

 王粲說明,魏晉時士族有喜歡服用“五石散”的情況,五石散能麻醉神經讓人舒服,但是都是重金屬有毒,死後影響了土壤。

 這個我不相信,太平廣記本是雜談傳說,缺少嚴謹,人服用那點毒素不足以影響土壤,裡面填滿礜石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