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逆流 作品

第207章 火炮與裝甲

在前面的炮管打磨後,得到組成炮管的炮口套管、炮尾套管、外層炮管和內層炮管等四個部件。

 先是將外層炮管立起來加熱膨脹後,通過特種吊車,快速將內層炮管插入外層炮管,如此精細的操作,需要這個階段的操作工人有著非常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不管是對金屬熱處理變形進行精密的計算,還是熟練工人緊密的配合,如果哪怕比設計誤差大了一點點或是工人有輕微的疏忽,最終內外層炮管也無法裝在一起,按照廠裡的說法,這些操作工的工資都快趕上廠裡中層領導的薪水了。

 接著就是最外層的套管分成炮口和炮尾兩部分。它們的內徑比外層炮管稍小一些,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先把它們燒熱,然後將其套在內炮管的外層上,等冷卻後,它們就緊密的貼合成一體。

 當四層炮管全部結合在一起後,要進行最後的整形,用大型銑削機和膛銑機對內外壁進行最後的成型銑削。

 隨後就是決定火炮精度最關鍵的一道工序,用大型膛線機在炮管內壁上製出膛線,這是所有工序中精度要求最高的一步。

 車好膛線後,還要進行身管內膛線鍍鉻,也就零點幾毫米左右,不要小看這薄薄的一層鉻,它能抗高溫和耐腐蝕,可以使炮管的使用壽命提高兩到三倍,材料儘管貴,海兵都督府這筆錢就是咬著牙還是願意出的。

 最後一步,就是在火炮尾部裝上炮閂,由於採用分裝彈頭,大明海兵的艦炮炮閂一般使用斷隔螺紋式。

 這樣,一根完整的艦炮炮管才算製造完成。如果是這款200毫米主炮達到45倍徑,屬於研製型號,因此還要進行靶場試射實驗,對其炮膛最大膛壓和初速、極限射程和有效射程、命中精度、使用壽命以及各種炮彈的穿甲效能都要進行全方面的測試,若有不合乎設計標準的還要重新設計製造。

 對於定型炮管,駐廠的海兵驗收委員均會組織進行射擊精度校驗,對於徐州槍炮廠而言,儘管是大明帝國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槍炮廠,從原材料到成品炮管,45倍徑的200毫米炮管的合格率僅達到23%,對於40倍徑的300毫米炮管,合格率僅為6.7%。

 所以陪同的槍炮廠經理感慨道,要是炮管良品率再降個1%,整個廠子都要勒緊褲帶過日子,儘管說法有些誇張,也是從側面體現出現在火炮工藝的難度,更別說海兵都督府計劃製造的350毫米口徑的火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