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憑啥

從六品官的宅子,比庶民屋舍要寬廣一些。

 卻遠遠比不過公侯府裡雕樑畫棟。

 就連門窗戶牖都不許用硃紅油漆,也不許用歇山轉角,重簷重拱,繪畫藻井。

 中庭倒是頗為寬敞。

 庭中擺了石桌石凳,種了石榴和海棠。

 熱熱鬧鬧的一桌子人,圍坐了一圈。

 齊王趙長翊興致勃勃地介紹他最近的業績。

 “悠悠,按你說的,我讓人把京城周圍數百公里內的好工匠全都找了,隨時待命。”

 何悠悠滿意道:“幹得不錯。我明天去一趟,和辛管事一起看看,怎麼給這些人分組。”

 他們要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農具改良。

 這個是近期朝廷大力扶持的重點。

 若民間有成功進行改良的案例,會受到官府嘉獎。

 這個嘉獎,要拿到。

 不為那點獎金,而是要那個名聲。

 為的是打造品牌的影響力。

 而農具各式各樣,按類型分組,精細分工,更有利於提高效率。

 比如,有人專門研究耕整地工具,有人專門研究播種工具,有人專門研究中耕除草工具,還有排水灌溉工具、收穫工具、運輸工具、曬場工具、儲藏工具等等。

 若這麼細分下來,算一算,需要的人手著實不少。

 程廷睿在一旁道:“我也去。這些時日,工坊的賬都查得差不多了。明天我去和辛管事碰個面,把今後工坊各處的成本開支預算做一做。以後,成本和庫存要嚴格控制在預算之內。”

 “嬸嬸,我也去!”趙文祺跪在石凳上,高舉著小手。

 何悠悠沒忍住笑:“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愛去工坊呢?不嫌熱、不嫌累、不嫌臭,積極性比我都高。”

 趙文祺搓著小手:“嘿嘿,裡面好玩,我不怕累。”

 何悠悠突然一愣。

 這孩子的天分……不會在工科吧?

 古代的政府向來是文官政府,文人政治。

 社會地位主導的也是文人和儒士。

 因此,在教育上,從上而下,都偏向於文科教育。

 農業和手工業相關的技術,只有那些走出書齋,願意接觸社會的讀書人才能接觸到。

 接觸最多的,還是民間工匠。

 但是工匠地位又不如讀書人,以至於人民並不以做工匠為最優擇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