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一 作品

第140章 正統(第2頁)

  以文治國的前提是以武安邦!

  面色有些陰沉的朱棣,並沒有退縮,同樣御駕親征,以徐達為先鋒,聚兵八萬於一處,正面迎敵。

  金鼓齊鳴,戰旗飄揚,哪怕是得到了大勢之力的限制,兩支各為其主卻同出一脈的精銳戰兵在這一刻上演了絕命廝殺。

  徐達、朱棣對陣常遇春、藍玉。

  雙方誰都沒有留手,朱棣一方兵力雖然略少,可兩支已經擁有黃階軍煞的鐵騎成為了戰場殺氣,沒有絲毫帝王包袱的朱棣,親自領軍廝殺。

  在他對面的是大將藍玉,面對親自出手的朱棣,同為名將的藍玉卻被打的節節敗退。

  諸葛一看到這一幕卻沒有過於高興,他非常清楚,藍玉的全盛實力自然沒有那麼弱,可惜此時出手既沒有將位加持,共鳴也不完全。

  又是以步兵對上騎兵的情況下,才會有節節敗退的顯現。

  可另外一邊的徐達就沒有那麼舒坦了,對上的同樣坐擁軍煞,且兵力更多的常遇春,徐達縱然有騎兵在手,也難以突破半分。

  可朱棣是兩路大軍,但朱標卻是三路啊!

  兩萬中央軍此時依舊死死護衛在朱標御駕所在,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參與戰場,可那支已經達到虛黃位階的軍團,卻已經將他們的目光投向了朱棣所在。

  朱標所部,出擊!

  藍玉的不斷敗退不是沒有收穫的,朱棣大軍最為鋒銳的一波攻勢已經拖住,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

  藍玉部的作用就是用自己去消耗掉第一波進攻,從而為朱標中軍入場創造足夠的機會。

  這並非什麼陰謀詭計,而是真正的陽謀。

  在這種正面對決之中,陰謀的作用被無限減弱,以正合是雙方都明白的制勝方式。

  正如在此時,智說的發言人二智、三智都在第一時間公佈了雙方本次戰場的勝率分析,不過無論二、三哪個智給出的數據都是中位數。

  更多分析白子一方的二智給出的是白子54%,黑子46%。

  更多關心黑子方的三智則是給出了白子45%,黑子55%的數據,之所以同出一脈的智說系統也能出現數據的不同,則完全是因為雙方分別分析之後關注點不同,在第一時間得出的勝率在開始會有一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