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沫 作品

第114章 恩威並施 王者之道懾人心(三合一)(第2頁)

而陶侃面不改色,對答如流,或許他的答桉偏重於魏晉時代,和大夏的體系有個別的地方不相符,但他處理事情的方向,以及思路,都十分的巧妙。

能在世家門閥勢力最強的時候,以寒門之身成為朝廷重臣的陶侃,名聲雖然還沒他的後代陶淵明大,但能力遠勝尋常的九階名臣。

單論內政能力,都在九十點以上。

與此同時,王景也從他的言語之中,知道了陶侃對於世家門閥的態度,陶侃雖然出身寒門,但並沒有對門閥喊打喊殺。

總的來說,他做什麼事情都習慣按照國法和所處的時代來處理內政和軍務。若是國法要求打壓豪族,他便以國法為準繩。

若是世家門閥勢大,已經碾壓皇權,能更改國法的程度,他也不會頭鐵和對方撞的你死我活。

漁夫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陶侃的心境和作風,差不多便是如此。

離開皇宮後。

陶侃身上多了一個監察御史的官職,屬於督查省,等到寧德行省設立之後,就要和章惇一起前往宣城……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連綿的細雨如同絲線,籠罩了金陵,以及周邊千里之地。

隨著明軍覆滅,朱元章隕落的消息傳遍天下,再加上各地明軍的死忠分子被清理,新設立的京兆府迅速變得平靜起來。

金陵上游的太平府,一半劃入寧德行省,一半劃入京兆。大量的兵卒被押送到俘虜營,被整理收編,成為大夏的一員。

南北各地的糧食、瓜果、絲綢等,都源源不斷的匯入金陵。

在煙雨之中,金陵這座大城,正迅速向真正的皇都演變,有了皇都的氣象,街道上新種下的樹木,枝葉也在煙雨中得到了滋養。

細雨悄悄飄落著,千萬條細絲垂在半空,韓愈的一首詩,更像是金陵的真實寫照。

連續幾天的小雨,讓城內的氣溫下降了不少。

廣陽坊內的一座府邸內,一株株樹木順著風輕輕搖動,澹澹的冷風吹動,很多僕人丫鬟都躲在了房間內。讓府內顯的有些安靜。

其中一間精舍內,隱隱間有說話聲傳出。

一陣腳步聲響起,伴隨著細雨,一個俏麗的丫鬟舉著紙傘,提著餐盒緩緩走來。隨著她靠近,房間內的聲音立刻停下。

“外面是誰?”

有人沉聲問道。

丫鬟俏聲回道:“稟老爺,夫人知道您沒有用飯,特意讓奴婢送來……”

一箇中年男子打開房門,把餐盒接住,目光在她身上迅速掃過,微微皺眉,說道:“你先退下吧!”

丫鬟沒有好奇的向房屋內看去,而是非常恭敬的目光低垂,聽到吩咐後便立刻告退。

等離開精舍周圍後,她才悄悄的舒了口氣。

老爺在靜室和客人商議事情的時候,最忌諱有外人靠近,上次就有一個下人因為距離比較近,被老爺看到直接處置了。

雖說金陵已經是大夏的都城,大夏的律法,也嚴禁殺害奴僕。

但因為金陵易主的時間太短,也沒有經歷過戰火洗禮,原本明朝的勢力還殘留了大半,錯綜複雜的關係依舊沒有斷。

像是處置奴僕,家主只要打聲招呼,就能通過原來的渠道,直接把屍體扔到城外。也沒有人會為了一個奴僕的下落追著不放。

房間內。

被丫鬟稱為老爺的,便是當初在城外迎接王景的原大明巡城御史徐英,他提著餐盒回到為之上,把餐盒打開,裡面是精美的點心,以及溫好的茶湯。

徐英隨手把點心和茶湯放在桌子上,笑道:“這是從揚州買來的上等貢茶,諸位都嚐嚐……”

“那我等就卻之不恭了!”

和徐英關係密切的幾個人當即笑道。

他們是城內的幾家豪族富商,因為朱元章捨棄金陵,他們幾家勾結徐英,侵吞了許多城內的府邸,還有不少商鋪田宅。

他們的關係也因此密切起來。

幾個衣著不凡的豪族家主,分別端起茶杯品了一口,不由得讚歎起來:“這貢茶果然回味悠長,不愧是極品……”

他們說笑幾句,很快就回到了正題。

“徐大人,你在張先生身邊做事,有沒有打探到,揚州的那些勳貴重臣,什麼時候搬家?咱們手裡這麼多宅院,若是能送給他們,和這些重臣拉上關係,那咱們在新朝就能站穩腳跟了!”

其中一個人說道。

“不錯,咱們雖然號稱名門,但名不副實啊,若是能靠上某個重臣,咱們的家業就能跟著興旺發達……最好是投靠張先生!”

“張先生乃是天下少有的名臣,如今身為秘文監主事,隨侍皇帝左右,顯然得到了信重,未來必然是朝中的宰輔。”

“咱們和張先生多少有同鄉之宜,投靠他是最好的選擇!”

這幾個豪族家主,言語之中,有著投奔張居正的心思。

他們本來想著獻出金陵,肯定能得到賞賜,他們也能在大夏新朝得到官職,穩固家業,已經到手的好處。

但直到現在,什麼封官許願都沒有。

整個朝堂似乎已經把他們遺忘了。

這讓眾人多少有些不安,時常來到徐英的府上議事。

徐英慢慢的喝茶,聽著這些人的議論,眉頭微皺,他這些天跟在張居正身邊,配合京兆府不斷的梳理城池,清理了一些城狐社鼠。

讓大夏逐漸把金陵掌握。

在這過程中,他多少了解了大夏的體系,以及王景的行事風格,感覺自己當初侵吞大量的好處,似乎有些犯了忌諱……

宅院和商鋪多佔幾套無所謂,但糧倉和武庫……這些他真的不應該沾手。

想到這些,徐英心中就一陣後悔。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他只希望,當初張居正在城外時候說的是真的,陛下真的有功必賞,能把那些事情揭過……

這時候。

一隊隊衣著整齊,帶著刀槍和輕弩的兵卒出現在街道,悄然進入了廣陽坊。還有一些兵卒,去了城內的其他坊市。

“張先生,各處兵卒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