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沫 作品

第363章 唇亡齒寒 歷史教訓

源世界歷史中張士誠在高郵擊敗蒙元數十萬大軍圍攻,後來佔據揚州,南下攻略蘇州等江南膏腴之地,前期的發展速度遠勝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攻入金陵,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兩面都有強敵。

朱元璋詢問麾下謀士,明軍要先攻打哪一方比較合適?麾下謀士不約而同,都建議先攻打陳友諒。

為什麼?因為陳友諒心懷大志,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明軍先攻張士誠,陳友諒肯定會發兵來救。

而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肯定不會出兵。

果然不出這些謀士所料,在朱元璋和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洪州大戰殺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張士誠還沉浸在溫柔鄉。

陳友諒派說客前來,準備說服張士誠出兵夾擊,張士誠嘴上答應的很好,但到最後陳友諒兵敗身死,他也沒有派出一支兵馬,等於坐視陳友諒覆滅。

陳友諒覆滅,朱元璋大軍掉頭,轉過來就把他給滅了。

對於張士誠來說。

原歷史上的命運,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而眼下形勢,和源世界歷史也有些相似,淮軍佔據揚州,一如歷史上明軍,而楊爽就如即將覆滅的陳友諒。 

“張士誠,這是吸取了教訓啊!”

高郵城內。

王景在聽到張士誠出動大軍的消息後,有些驚訝。他沒想到宇文化及沒有在預料中的跳出來,反而是張士誠有了大動作。

不過他轉念一想。

便明白了張士誠的心思,對方這是唯恐重蹈歷史上的覆轍,吸取了教訓。

大殿內。

淮軍眾多將校在知道張士誠出兵後,都有些騷動,王弼、陸仲亨都蠢蠢欲動,想要請命去充當先鋒。

不過他們想到了不久前王景所說的以靜制動,宜緩不宜急的話,便忍住了念頭。

李開芳問道:“眼下張士誠十五萬兵馬出動,我們是否還是按兵不動,堅守不出?”

王景點頭。

“不錯,孤之前說過,楊爽二三十萬兵馬,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眼下加上張士誠的十五萬兵馬,那就是四十萬左右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