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 作品

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2頁)

    請喝浮子酒成了收租的一個傳統,請過浮子酒,便要開始交租,年年如此,成為傳統。

    今年夏收還是可以的,收成不錯,不說豐收,但也沒歉收。

    爺倆早上吃了碗小米粥後,便都換上了身乾淨整齊的長袍,開始挨家向自家的佃戶登門請客,說好明日來喝浮子酒,然後再送上一壺新釀浮子酒。

    老武對每家都很客氣,沒有地主老爺的盛氣凌人,更沒有兇蠻霸道的催租,甚至根本就沒提到交租。

    雙方很客氣,老武爺倆送上壺浮子酒,說好明日來喝酒,佃戶也還贈些蔬果乾菜啥的。

    每一家都要拜訪邀請,最後還請了劉村正和幾個致仕、在職本村武官。

    雖說老武家的佃戶都在本村,但也有二十來戶,自家有二三十畝地,再向武家等禁軍佃租一些補充。

    一圈認真走下來,懷玉能感受到這種純樸的鄉情。

    武家和佃戶們的關係,其實也還是比較平等的,相互需要,老武家種不了那麼多地,必須得出租,村民們地不夠種也必須得租些補充,雙方是合作關係,再加上還是同村鄰居,關係還是不錯的。

    就算老武家現在整修那幾孔窯洞,佃戶們雖然主動來幫忙,但老武家也是提供飯食,等修好後,也還要送上點禮物感謝,回頭他們家要修窯辦事,其實大家也一樣是互相幫忙。

    這種關係挺好的。

    懷玉發現,這種關係,跟後世那種僱傭打工最大不同,就是流動性,後世開公司開廠招工僱人,流動很大,老闆挑人,員工也挑老闆,乾的不樂意就走,或是嫌乾的不好就開。可在這裡,地佃出去基本上很少有再收回的,除非佃戶家後繼沒人了。

    甚至大多數佃地的村民,也不會一人佃幾家地,佃誰家的就固定,都是這幾戶佃你家地那幾戶佃另一家地。

    “今年咱家能收多少租子?”

    “咱家自種一百二十畝地,桑田三十畝,另外一百五十畝地出租。”老武跟兒子交待,武家那一百五十畝租出去的地,也還分成三種情況,一種就是直接租地,多數佃戶都是這種情況,就是隻租地,其它耕牛種子等等他們自己出地自己種,約定分成三七開,地主三成,地裡無論收多少,地主分走三成,夏秋兩季糧都算。

    還有一種是夥種地,地主出地出種子甚至出耕牛,而佃戶負責耕種管理,最後分成,侯三家之前其實就是這種夥種,武家的地武家的牛武家的種子,這種一般是對半分,或地六佃四,有的夥種地地主也是一起種。

    最後一種是招夥計地,地主出地出種子出牛,招長工來種地,農忙時還會招短工,不僅提供種子和牛,還提供農具,甚至要提供口糧,並借給住處,產糧後,若除去種子則地六佃四,若不除種子,則是地二佃一,如果地主也參與同等勞動,那就地八佃二等。

    武家一半的地是自家種,給部曲侯三家種了五十畝,這五十畝地武家提供種子耕具牛,甚至農忙時也參與勞動,所以對半分。

    另一百畝地由二十多戶村民佃租,幾畝到十幾二十畝不等,只租地不提供其它,地三佃七分成,租牛另算一成。

    因如今缺人,所以暫時沒有招夥計地。

    “武成一家你帶去長安吧,身邊還是得有幾個信的過的人才行。”武成現在是簽了奴契的武家奴僕,生死都在武家,自然值得信任。

    武家的地都是白渠畔水澆的膏腴之地,畝產能達兩石以上,風調雨順時自家種的一百二十畝地,能收二百五十石左右,而租出去的一百五十畝地,租種地百畝,畝收租六鬥左右,一年也才六十石,五十畝夥種地,畝收租一石,一年也才五十石。

    三百六十石糧,這就是年景好時的所有收入。

    良地一畝,用種子五升。武家自種和伴種的一百七十畝地,種子還得八石五。

    “義倉糧,每畝納兩升,咱家三百畝地得六石糧。”

    “還有戶錢。”

    “還有渠上也還要交筆錢糧。”

    好在武家的老武是致仕官人,成丁武懷義是在仕武官,懷玉暫時是白身但還沒成丁,暫不用繳納租調,所以並沒有其它的正賦負擔。

    因此一年下來,其實還能餘下三百四十來石糧,這是未脫殼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