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 作品

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2頁)

  鹽吏帶著懷玉他們來到上井。

  “這是秦代時留下的鹽井了,滷水最好,五十斤滷水可熬出十五斤鹽,而下鹽井的,五十斤滷水只能熬出十斤鹽。

  這口井乃是一口鹽泉,口方三尺三,深四丈六。下井在這旁邊不遠,大小深淺都相似。”

  “小井隔一條鹽河,原來上面修有一條鹽橋相通,但如今也被燒燬了。”

  隋朝恢復鄣鹽生產後,因大隋不設鹽禁不加鹽稅不專賣,使的鄣鹽產業興盛,這裡工商活躍,成為西北最大的井鹽場之一。

  大唐立國後,也在這裡設立了官鹽場,但民間鹽場仍佔大多數,煮鹽坊百餘座,無數灶戶、燒手,還有無數的柴客專供柴草,也引來無數鹽販和馬幫。

  可現在這裡,僅剩下一片廢墟。

  連鹽神公公都跑了,鹽井裡都不出滷水了。

  灶戶和燒手也沒剩下幾個,柴客、鹽商、馬幫等都不見了蹤影。

  鄣縣的鹽井以前先天條件好,主要是因為這裡正好是處在一個乾涸的內陸鹽湖上,有活鹽泉取之不竭。

  盧懷讓轉了一圈,特意從三口鹽井取了水上來,嚐了後皺眉,潑在地上也沒反應。按鹽吏所說,滷水好的時候,把井水往地上一潑,很快能形成一層白霜。

  “看來咱們來遲了,這裡什麼也沒剩下,就剩下這些不值錢的芒硝了。”

  懷玉也在四處打量著。

  鄣鹽既然能夠一直到後世都很有名,那不可能說沒就沒了,而且按這本地鹽神公公會鹽神婆婆的傳說故事來看,以前這裡也是偶爾會發生滷水沒有的情況的。

  鹽房燒坊沒了不可怕,那也不需要什麼太多前期投入。

  手工製鹽其實也並不複雜,取滷、裝水、燒鍋、熬煮、裝鹽,第一要素是滷水,有了滷水才能煮鹽。

  其它都是次要的。

  只要這裡重新開始產鹽,那麼鹽販自然會來,柴客也仍會回來供應柴草。

  “我們現在要做兩件事情,恢復滷水,打通鹽道,只要做好這兩條,這裡自然就能恢復往昔景象。”

  “鹽神跑了,滷水沒了,這怎麼恢復?”

  懷玉一番研究,認為鹽井裡不是沒滷水,應當是含量不足,有可能是因為停止取水後導致濃度下降等原因,可以洗井,把井裡的水都取上來,等新的泉水引來,可能濃度就夠了。

  當然,這樣說可能大家也不會信。

  “我可以畫符做法,溝通鹽神,只要咱們為他重建鹽神廟,並重塑神像,鹽神公公自然歸位。

  不過我建議,以後不要一年到頭鎖著鹽神公公了,四時八節將鹽神廟打開進貢,讓鹽神公公得空時就去與鹽神婆婆相會,這樣才能讓鹽神公公保佑滷水常在,四季長流。”

  大家將信將疑。

  盧懷讓道:“你們可能不知道武鎮將的厲害,曾經為大將軍秦瓊、尉遲恭繪畫,然後畫符篆做法,溝通門神神荼鬱壘借來門神之力賦予繪像之上,然後鎮於太子東宮殿門,從此太子安枕無憂,再無邪祟敢侵犯。”

  大家一聽,還有這能力,那趕緊啊。

  鹽井寨以前多少豪強大戶在此經營啊。

  “把鹽井寨以前的灶戶燒手都召回來吧,還有本地豪強們,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把鹽井寨重新清理,一起把鹽神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