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59【英明且昏庸的大越皇帝】

    宋史的面世,對於升斗小民而言,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但地方大族卻很積極,紛紛前往衙門,請求謄抄以收藏。只要能抄來一份,他們的子孫後代,就更加見多識廣、通曉歷史。
 

    朝廷僅僅印了五百套,民間很難直接購買
 

    而且字數太多,共計457萬字。少有書商願意印這玩意兒,即便活字印刷術已改進,但排版校對也是大工程啊印刷成本太高,銷量又不如科舉、通俗讀物。
 

    各州府衙門,每天都有抄書者。
 

    你抄這一冊,我抄那一冊,互相之間不干擾。
 

    若是有一冊抄成並裝訂,這新出爐的手抄本,很快就會被借去謄抄。
 

    廣州。
 

    楊再興帶著一群軍官,跑去湖南觀摩白祺練兵。
 

    差不多掌握改良鴛鴦陣後,還在白祺那裡借調了一個軍官,便前往廣州接收來自南方各省的新兵。
 

    這些新兵,由各省都指揮司負責徵召,同時還需要地方文官配合。
 

    秋末之際,陸陸續續到齊。
 

    總計有新兵6000人,其中2381人為孤兒,都是官方慈善機構養大的。
 

    其餘新兵,皆為礦工和農家子弟,主要來自福建、江西、廣東。這三省山多地少而人眾,野戰軍的糧餉待遇,足夠誘使他們背井離鄉。
 

    在廣州簡單訓練一番,待到醫生、文書等後勤人員也到齊,楊再興就帶著新軍前往廣西邊境。
 

    冬春季節相對涼爽,留下充足的時間,讓新軍適應廣西水土氣候。
 

    楊再興開拔之時,許多海船也分批離港。
 

    其中一支船隊駛向安南,抵港後受到熱烈追捧。除了傳統的絲綢等商品,還有時鐘、竹紙、漳絨、蟲蠟、玻璃鏡等新品俏貨。
 

    時鐘已經小型化到半人高,並且逐漸被各地工匠掌握,近兩年甚至開始銷往海外。
 

    竹紙更是不斷改進,而且還因地制宜,在不同省份發展出不同的工藝。這玩意兒的製作成本更低,也受到周邊各國的喜愛。
 

    白蠟蟲的養殖訣竅,被勸農官們掌握並推廣,導致蠟燭的價格逐年下跌。
 

    漳絨是禁止出口的,但難免有人夾帶走私。一旦運到國外,價格打著滾兒往上翻,只要走私出去一兩匹就賺爆了。
 

    玻璃鏡朝廷也多次下旨,提醒這玩意兒有毒,但富人還是愛不釋手。
 

    一條內陸船隻,把剛買到的俏貨,徑直運往安南皇宮。
 

    “陛下,漳絨買到了”國舅杜英武獻寶似的說。
 

    “快拿來我看看”
 

    安南皇帝李陽煥興奮道。
 

    李陽煥是前任國主的侄子,十三歲繼位,今年剛滿十八歲。
 

    他在輔政文官的支持下,把親爹冊封為太上皇。等親爹去世之後,又修改前任國主和親爹的祭祀禮儀。
 

    宋代的濮議,明代的大禮議,其實都屬於同一種玩法。
 

    通過越南版大禮議,李陽煥成功掌控朝堂,並且從武將和貴族手中收攏大權。
 

    幾位輔政大臣也很給力,讓很多失地農民拿回土地,還解散一些部隊歸鄉務農,讓窮兵黷武的大越朝廷回了口血。
 

    當然,這些措施也激起了叛亂,好在全都成功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