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600【朱院長教大家如何治民】


    對於東京城內外掀起的天文熱,群臣確實是憂心忡忡。

    他們不僅擔心天子和朝廷失去威嚴,更是聯想到當初宋徽宗痴迷各種雜學。

    而眼下這位皇帝的表現,已經“痴迷”於農學、數學和天文。

    為何要用痴迷來形容?

    因為他不但自己私下玩,還試圖在民間推廣開來。前一種行為誰都懶得去管,後一種行為卻極有可能影響社稷。

    最嚴重的就是道統問題!

    學術思想已被衝擊得亂七八糟,現在又把日心說給搞出來,必然導致學術思想重構。皇帝還強行搞學派縫合,更是加劇了這種混亂。

    今後誰才是儒家正統?

    學術分歧,如果控制在民間還行,一旦把廟堂牽扯進來,極有可能引發劇烈黨爭。

    閣部大臣們,一個個都心憂不已。

    也就李邦彥這種人,才不管今後洪水滔天,腦子裡想的全是如何討好皇帝。

    又是一次閣部重臣會議。

    張根剛要開口,朱國祥就打斷道:“今日只談政事,不要提及其他。”

    “是!”

    眾臣圍著大長桌端坐,張根也老老實實閉嘴。

    舊宋堂議,都是皇帝坐上面,重臣大佬們坐下面。

    如今再次被朱國祥改變,讓木匠做了一張近十米長的會議桌。

    皇帝不再跟重臣遠遠隔開,而是坐在會議桌的主席位。兩側是首相和副相對坐,接著是其餘閣臣、尚書、御史、侍郎……通政院的院長也有出席,並且負責做會議記錄。

    活字印刷出的文件下發,重臣們拿起來開始閱讀。

    朱國祥開口說道:“今天說荊襄問題。荊襄之地,唐時繁榮,人口眾多,經濟富庶,文風極盛。為何有宋一朝,一直無法恢復呢?我讓人查找了唐時文獻,又整理了宋時歷年政令,現在基本已經搞明白了。”

    重臣們不敢再看會議資料,齊刷刷坐直了聆聽。

    朱國祥卻說:“可以一邊看一邊聽。”

    “如果說荊江兩岸有洪澇,遍地沼澤導致地廣人稀,但南陽和襄陽為何衰落至今?那裡可沒有太多沼澤,而且土地極為肥沃,宋朝多次鼓勵移民開墾,老百姓卻寧願逃亡也不種地。”

    “根本原因是經界問題!”

    “舊宋在荊襄吸納移民有三種方式:一為屯墾;二為招佃;三為私耕。”

    “先說屯墾。把流民招募為廂軍,再讓廂軍去屯田,由荊襄官府管理。這種方式,只能持續幾年,那些屯墾廂軍就紛紛逃亡。為何逃亡?因為他們過得豬狗不如,種出來的糧食不是自己的,靠軍餉和月糧連家人都養不活!”

    “初時尚可,因為敢搞屯墾的都是能臣幹吏。一旦這位能臣幹吏被調離,繼任者必然橫加盤剝。”

    “也就襄陽城周邊的屯墾持續最久,撐了二十幾年才撐不下去。最後屯墾出的官田,全被官吏和豪強瓜分了!”

    大臣們下意識點頭,因為皇帝說的都是實話。

    朱國祥繼續說:“再談招佃。荊襄地廣人稀,在本地招佃極難,只能依靠農戶、佃戶自然繁衍。這也是宋代荊襄戶口增漲的主要方式,但五代後的荊襄人口基數太少……嗯,就是人少,繁衍起來也慢。農民和佃戶又被盤剝,夭折、逃亡者不知凡幾。即便繁衍增加了好幾倍,但還是顯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