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416【老韓獻計】(為盟主壓蓋加更)



                這場戰役,後來稱作“江陵之戰。”

    但最先爆發戰鬥的地方,既不是江陵,也不是枝江,而是更上游的宜都。

    夔州水師駐紮在夷陵,李寶麾下大將邱善水、李江,率領大小戰船一百餘艘,突襲楚國宜都縣東南方的白水鎮。

    這兩人都是私鹽販子出身,直接帶著水兵登陸,把白水鎮給劫掠一空。

    白水鎮頗為富庶,南宋初年長江改道,枝江縣城便遷到白水鎮,直到清朝都還是枝江縣城所在。

    把白水鎮搶光之後邱善水、李江立即後撤,再去劫掠宜都西郊鄉村。

    這裡雖然是鐘相的地盤,但並非核心統治區域,只有兩千士兵駐防。守城時還能鼓動平民,出城作戰卻抓瞎,只能任由夔州水師劫掠。

    鐘相的洞庭湖水師,派出三分之一去應對。

    並非不想派更多,而是金州水軍已至漢陽,洞庭湖水師還得去下游作戰。又要留船隻防守枝江,鐘相的水軍只能一分為三。

    雙方相遇之後,夔州水師立即撤退,打算把敵人引去更上游。

    那裡的河道情況更加複雜,夔州水師早已爛熟於心,只要洞庭湖水師敢追去,甚至可以利用水文和地形打殲滅戰。

    洞庭湖水師卻不上當,追了一陣便放棄。

    來來往往試探數日,終於爆發戰鬥。

    雙方兵力相當,夔州水師佔據上游位置,而洞庭湖水師的大船則更多。

    但朱銘從官兵手裡繳獲的床子弩,全都裝備給了夔州水師。只留下一架放在漢中,由朱國祥的學生進行拆解,搞明白各種細節再進行仿製。

    然後發現,沒必要仿製。

    製造成本太高,製作時間太長,發射時需要的人手太多。有那時間和金錢,還不如多造幾門虎蹲炮。

    這玩意兒威力巨大,需要二三十人合力拉開,可一次性發射七支箭矢。主箭長度約1米,箭桿直徑約兩釐米,主箭射程能達到兩三里。(也有減配版,幾人便可拉開,但威力小了很多。朱銘繳獲的那些,一半以上屬於減配版。)

    床子弩最著名的戰績,是一箭射死遼軍主將蕭撻凜,迫使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

    夔州水師憑藉床子弩、普通弓弩和平夷砲,幾乎是壓著洞庭湖水師打。但後者仗著大船更多,不顧一切衝近了接舷,甚至直接全速操船撞擊。

    互有死傷,夔州水師小勝一場。

    沒必要拼死決戰夔州水師的任務,是把一部分洞庭湖水師引離荊江戰場。

    ……

    枝江。

    大量可乘坐十幾人的小船,旱地行舟直接抬到北岸營寨。

    這些船隻的木材沒有陰乾,也懶得刷桐油防腐,反正全是一次性物品。

    韓世忠、種彥崇、何薊、王荀四位降將,帶著只訓練了三四個月的民兵,準備渡過狹窄的江面作戰。

    這些民兵非但訓練時間短,還得抽空去開荒種地。但他們兵甲齊備,而且敵人也沒怎麼操練過,攻城、攻寨時也不太需要陣型。

    民兵們只需記得一點,只要攻佔枝江,他們就能轉為正兵。他們開墾的荒地,可享受更優惠的賦稅減免政策,今後家人不必再給正兵佃耕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