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375【軍心若何?】



                西軍營寨的山腳下,靠近河邊的通道,被挖出許多壕溝。

    壕溝後面還有土堆和木柵欄。

    實在難以挖掘的地方,也堆砌土石矮牆。

    河對岸的高山上,一直有義軍哨兵,借來主將的望遠鏡觀察情況。

    每當西軍讓運糧隊搬走糧食,楊志就帶兵出來,做出一副決戰樣子。

    而之前試圖引誘義軍下山的劉延慶,現在面對下山攻來的義軍,也沒有半點打仗的意思。只是守著壕溝、柵欄、土石牆和山寨佈防,義軍強攻他就接戰,義軍不攻他就對峙。

    運糧隊反覆交替循環,把糧食運去十多里外的小站,民夫又重新回來繼續搬運。

    楊志不敢強衝敵軍防線,一來他兵力更少,二來西軍的士氣提升了。

    士氣的提升肉眼可見,從望遠鏡就能看出來。

    之前的西軍,一個個散漫得很,懶洋洋的得過且過。

    現在聽說能撤軍了,只要擋住義軍,等糧食運走就能回家,全軍將士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義軍這個時候強攻,西軍必然奮死拼命!

    當然,這種拼命是選擇性的。

    讓他們守住防線,西軍將士自然願意拼命,這是在為自己活著回家而奮鬥。

    但讓他們越過防線打仗,那麼很抱歉,該逃還是要逃只因這不是為了自己。

    “強行填平那幾道壕溝,還是能跨過柵欄殺進去的。”王雄說道。

    楊志卻有自己的想法,搖頭道:“得不償失,平白折了士卒性命。須得在官兵撤退的半路上打仗,既沒有道道障礙阻攔,官兵急著回鄉也不會拼命。那個時候就好打了。”

    楊志乾脆下令收兵,讓士卒養精蓄銳,同時組織民夫來運糧。

    數日之後,哨兵傳回消息,官兵正在棄營後撤。

    楊志立即帶著大軍殺出,他手下只有一萬二千人。

    而劉延慶這路西軍,除了沿途守衛糧道的,以及前幾次戰死或被俘的,足足還剩二萬三千多人。

    楊志帶兵殺到時,西軍主力已撤了三四里,但還留下幾千弓箭手。

    義軍頂著箭雨填平第一道壕溝,那些西軍弓箭手就慌了,又草草射出一輪就撒丫子跑路。

    楊志下令:“填出一處通道,讓精銳先追過去!”

    幾米寬的通道被填出,木柵欄也被推到,用木板搭在土石牆上,楊志親率部隊開始追趕。

    越往前越狹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行走。

    這種地形沒法作戰,甚至都沒法設伏,因為道旁的高山很難爬上去。

    足足前進十餘里,終於到了開闊處,這裡原本有個村落,現在空蕩蕩的見不到鬼影子。

    估計曾經作過西軍的轉運站,還設了許多木柵欄。西軍撤得太急,連那些木柵欄都沒毀掉,楊志稍微修整一下就用作營寨。

    楊志當初就是走這條道投奔大明村的,他太清楚前面的地形了。

    道路會越來越窄,最終變成長長的一截棧道。

    追過去也沒卵用,官兵只需讓幾百個精銳斷後,就能把義軍堵死在棧道上。

    而且天色漸黑,還是別夜裡追擊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