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224【要跟蠻夷打交道】

    朱國祥,閔子順,白崇彥,三人坐在一起,氣氛有些凝重。

    朱國祥的語氣帶著些歉意:“著實沒有料到,蔡攸半點臉皮都不要了。我也想過,你們會被調往貧瘠小縣,卻不曾猜到是那種地方。”

    “唉,不論去哪裡,總比現在的差遣強些。”白崇彥只能苦中作樂。

    他的新差遣,是武寧縣令。

    退回去兩年,根本就沒有這個縣。

    瀘南夷造反之後,朝廷緊急設立長寧軍,軍治所在又設武寧縣。知軍和縣令,都在武寧寨裡辦公,暫時連正經城池都沒有,就特麼一個軍事寨堡而已。

    其轄區範圍,大致跟後世宜賓市長寧縣重合,縣內遍佈半漢化的僚人,還有一些動輒造反的烏蠻人。

    閔子順的境遇稍好,但也好得有限,他被調去做辰溪縣令,去年五溪蠻剛在這塊造過反。

    閔子順心中已是怒急:“蔡攸那廝,公報私仇,全然不顧國家安危。兩個剛剛平息蠻夷叛亂的地方,新縣令上任還不久,便又讓俺們過去替換。他就不怕頻繁調動地方官,蠻夷趁機再度叛亂嗎?”

    “恐怕他存的就是這般心思,若有蠻夷叛亂,正好治咱們的罪!”白崇彥說道。

    朱國祥說:“趙遹正好還未離京,昨日我向他打聽了。武寧縣那邊,漢人百姓不到三成,僚人百姓佔五成,剩下兩成是烏蠻人。不論僚人還是烏蠻,都已經半漢化,僚人耕種更是與漢人無異。烏蠻屬於半耕半牧,但很多都會說漢話,比更南邊的烏蠻要熟得多。”

    趙遹就是統兵平定瀘南夷造反的文官,只是個恩蔭官,沒有進士出身。

    他雖然獲得宋徽宗青睞,但跟童貫有仇。

    立下大功之後,皇帝提拔他直龍圖閣,擔任熙河蘭湟經略安撫使。一旦接受就要滾去童貫手下當官,嚇得趙遹連忙稱病請辭。

    等趙遹回到京城,皇帝又賜他太學上舍出身,拜為兵部尚書。

    趙遹還是不敢接受,兵部全是童貫、蔡京的人。多番推辭之後,被暫時扔去管理道觀。

    前不久,趙遹被任命為成德知軍,連兒子都恩蔭做了校書郎。

    這是一位能臣幹吏,接下來幾年,宋徽宗的所有錯誤政令,趙遹全都進行過勸諫。但反對無效!

    “趙知軍有何建議?”白崇彥虛心請教。

    朱國祥道:“他說瀘南僚人,被漢官和烏蠻雙重壓迫。僚人想親近官府,卻遭橫徵暴斂;僚人想親近烏蠻,又被役使劫掠。偏偏武寧縣百姓,有一半都是僚人,你去了以後,當務之急是安撫僚民。”

    “晚輩謹記。”白崇彥拱手。

    朱國祥繼續說:“據趙遹所言,漢僚最嚴重的分歧,便是當地大小鹽井的所屬權。你去之後,當召集僚人各寨頭領,把那些鹽井給劃分清楚。漢民不可再佔僚井,僚人也不能爭搶漢井,同時許諾降低僚人的賦稅,官府不再搶奪他們的財貨。”

    白崇彥耐心聽著。

    朱國祥說道:“同時,趕快把軍學(類似州學)辦起來,讓僚人首領的子弟,都去軍學讀書受教。一來可以教化僚民,二來也是扣為人質。治理好僚民,就等於治理好武寧縣。”

    北宋末年的瀘南僚人,除了風俗不同,已經非常接近漢人,假以時日必可漢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