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81【又見楊志】

    日上三竿。

    朱銘躺床上還不肯起來,好久沒有睡懶覺了,人總是喜歡偷閒享受的。

    直至肚子餓得不行,他才伸著懶腰起床。

    鄭元儀正在梳妝,在侍女的幫助下,已經梳好了髮髻。

    而且形制變了,昨天是丫髻,今日變作朝天髻,代表著她從少女成為婦人。

    上裝是一件交領短衫,帶著明顯的契丹樣式,下裝是宋代典型的百褶裙。

    在文化風俗方面,大宋和遼國互相影響。宋人經常模仿遼人穿衣,遼人也各種借鑑宋人服飾,反正就是要突出一個新奇。

    再過幾年,宋人女子甚至流行金國發型……

    “郎君萬福!”

    聽到腳步聲,侍女尤四姐轉身行禮。

    這尤四姐與鄭元儀同歲,還有個小名叫妙妙。

    典型的宋代女子名,大名“某某姐”、“某某娘”。小名則慣用疊字,滔滔、師師、小小、盈盈、燕燕之類。

    鄭元儀正待起身,朱銘將她按回去:“妙齡少女,肌膚白皙,用什麼鉛粉?”

    “敷了鉛粉,總要更白些。”鄭元儀說。

    朱銘說道:“鉛粉有毒。”

    鄭元儀說:“加以雞蛋火煉,就能解鉛毒。”

    朱銘問道:“誰教你的?”

    鄭元儀說:“在洋州讀書時,女先生教的,法子出自《千金方》。”

    古人早就意識到鉛粉有毒,利用蛋白質使重金屬結塊,減少鉛粉中的純鉛含量,從而讓粉底的毒性減小。

    朱銘叮囑道:“鉛毒解不淨,平時少用為妙。”

    鄭元儀展顏一笑:“郎君不喜歡,我今後就不用,只在逢年過節時抹抹。”

    朱銘仔細觀察,又問:“怎把眉毛也颳了?”

    鄭元儀說:“颳了好畫細眉,適合今日的髮髻。”

    “之前也挺好看的,其實不用刮。”朱銘拿起眉筆,在她眉間勾畫。

    張敞畫眉,本屬雅事,可惜朱銘的技術太爛。

    侍女妙妙在旁邊看著,忍不住捂嘴偷笑,因為朱銘畫出的眉毛不對稱。

    鄭元儀卻喜歡得很,心裡甜絲絲的,不時出聲糾正:“左邊……再往下畫一點……對對,那裡太淡了,再補上幾筆……”

    畫到最後,鄭元儀咯咯直笑,由於補得太多太濃,柳葉眉畫成了猛張飛。

    “我出門去了。”朱銘只能放棄。

    等他踏出房門,屋裡的主僕二人,猛地爆發出一陣笑聲,也不曉得在笑些什麼。

    騎馬路過孫好手饅頭鋪,朱銘喊道:“來八個灌漿饅頭,再要一碗豆漿、一疊鹹菜!”

    “好嘞,探花郎裡面坐!”夥計熱情歡迎。

    灌漿饅頭,就是灌湯包。

    北宋中後期,包子由冷水面製作,多為素餡;饅頭由發酵面製作,多為肉餡。其實,都是包子。

    至於沒有餡的,那叫炊餅。

    自從朱銘發明了蜂窩煤,這種店鋪經營方式都變了。

    就拿孫好手饅頭鋪來說,直接在門口擺兩個雙芯炭爐,壘起高高的蒸籠塔,剩下的就不用再管。既節省了人工和空間,又把肉包子的香氣,非常直接的傳給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