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01【與民溝通】


  朱銘對開封的破事兒毫不知情,他正忙著跟老爸一起研究炒茶。

  “視頻裡的炒茶灶,好像要砌這麼高。”朱銘朝自己胯間比了比。

  朱國祥彎腰體驗手感:“不用瞎猜,怎麼順手怎麼來,以後慢慢調整高度就是。”

  朱銘回憶在網上看到的炒茶視頻,說道:“我記得炒茶用的鍋,好像比炒菜鍋更淺。”

  朱國祥也沒操作過,只知道少許理論,猜測道:“淺鍋可能更易受熱,而且鍋內茶葉受熱更平均。”

  事實上,那種淺鍋叫做“廣鍋”,是抗戰期間才發明出來的。而且深鍋淺鍋各有優點,比如龍井茶,就不適合用淺鍋炒制。

  一個泥瓦匠,正在砌灶臺。

  三口炒茶鍋要並在一起,鍋還沒做好,已經找鐵匠定製。

  觀看一陣,朱銘溜達去旁邊的蒸茶房,已有采茶工端著茶葉回來。

  “這麼嫩的茶葉也採?”朱銘忍不住伸手去摸。

  茶工連忙制止:“村長,摸不得,摸了就賣不上價。這些都是臘茶芽,每年只能採一丁點。一斤臘茶的價錢,能抵十幾斤一等茶。手摸不得,只能用指甲掐採,掐下來還要丟進水裡泡著。”

  朱銘沒再動手,茶工是專業人士。

  朱國祥也過來圍觀蒸茶,邊看邊說:“去年打算把廢茶山整理一下,因為興修水利耽擱了。但廢茶山也可以採茶,隨便採一些過來,專門用於炒茶試驗。至於大明村的茶山,還是用老辦法蒸制。等炒茶法有了效果,再慢慢擴大炒茶產量。不能一下子全變,要留時間給茶工鍛鍊手藝。”

  “這個是肯定的,否則萬一搞砸了,咱們的資金肯定出問題。”朱銘雖然性子急,但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

  在村中逗留至元宵節,朱銘就帶著白勝、石彪下山。

  大年初三,他已下山一趟,跟回家過年的白三郎喝喝酒。兩人約好了,正月十六便動身,結伴坐船前往洋州城。

  坐船也沒坐多久,在漢水與洋水交匯處,便直接登岸改為步行。

  前方是湍急的黃金峽,共有24處險灘。白家的舵手,沒有能力過去,稍不注意就要船毀人亡。

  “此地險峻,”朱銘觀察山川形勢,對白崇彥說,“若遇戰事,可在兩河交匯處,壘一寨堡阻斷水陸交通,便有十萬兵馬也過不來。”

  白崇彥笑道:“大郎卻是知兵的,難怪能夠踏破賊寨。”

  他們在江邊懸崖下前進,兩岸峭壁聳峙,不時能聽到猿猴的啼叫聲。

  朱銘踢了踢腳下雜草:“這裡居然有路。”

  白崇彥解釋說:“這些小路,是縴夫踩出來的,沒有縴夫拉船,再好的舵手也不敢過黃金峽。”

  行不多遠,他們就遇到一群縴夫。

  穿著破爛的衣服,有人還裹著麻布毯子。或躺或坐,在相對開闊處休息,等待有船隻到此便能接活。

  這裡沒啥耕地,種不出幾粒糧食,必須仰賴拉縴生存。

  朱銘居然停下不走了,從包袱裡拿出些乾糧,當即分給那些縴夫吃。

  縴夫們頗為意外,喜滋滋站起來接過食物。

  一個四五十歲的漢子,頭髮已經花白,似乎是這群縴夫的頭領,他屈身抱拳道:“俺叫龔大,多謝官人賞吃的。”

  白勝雖然不知道朱銘的意圖,卻幫忙吹噓道:“這是西鄉縣的朱都頭,殺了反賊祝主簿,殺了惡霸小白員外,還破了盤踞幾十年的黑風寨。”

  龔大頓時肅然起敬,連忙再次行禮:“俺從過往的商船那裡,聽說過朱都頭的名號。他們都說,西鄉縣出了個好漢,叫做插翅虎朱都頭。手下還有一員猛將,是以前的巡山彪張三。朱都頭可是要坐船過黃金峽?俺們祖祖輩輩拉縴,對這裡的險灘熟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