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軒墨 作品

第902章 提舉人選

  朝堂內的一眾大臣見仁治皇帝主動提起這個話題,他們見怪不怪了。

  咱們這位陛下出了名的好名聲。

  想必在陛下心中已有人選,他們除非能像張首輔一樣說出有理有據的完美理由。

  要不然陛下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如此一來,還不如試圖爭取一下這市舶司副提舉的位置。

  畢竟市舶司日常事務繁雜,提舉各項事務也沒時間精力親力親為。

  如此一來,這副提舉便是處理事務的第一人選。

  提舉為了整個市舶司能夠順利運轉,在小事上還是會對這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他們心中縱然明白仁治皇帝已有人選,卻還是要給出自己的推薦人選。

  一來是為了迎合仁治皇帝,配合仁治皇帝的表示,使得他沒有這麼無聊。

  二來則是為了那市舶司副提舉的位置。

  他們將人先推到提舉的位置,待到陛下反對,他們再順勢將人推薦到副提舉的位置上。

  仁治皇帝對此也會保持默許,畢竟是這也是政治上的默契。

  當然了,這種推薦人選的資格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但應該由誰先開口呢?

  心念至此,朝中百官都默契的將目光轉移到內閣閣老周道登身上。

  貌似只有這位最先開口最合適了。

  因為周道登的門生葉軒墨是四府總領,兼任寧波市舶司提舉。

  如此一來,陛下為了制衡朝堂間各派系的人員配置,必須不會選擇周道登的門生成為泉州市舶司提舉。

  內閣閣老周道登感受到其他官員的目光,他忽然有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這市舶司牽扯的利益太大了,自己可不能犯這個眾怒。

  隨即,周道登便上前一步,試探的問道。

  “陛下,臣有一人選推薦。”

  “現任雷州府同知,仁治十三年傳臚,曾經的翰林院庶吉士杜騰雲。”

  “此人當年殿試策論便是有關於與域外諸國交易有關。”

  “如今在雷州府任職期間,亦鼓勵府中商人交易,大力促成各方商會前往雷州交易。”

  “此人將府中葛布的銷量提高了數倍,讓府中百姓的收入大大增加。”

  “臣認為,此人或許是泉州市舶司提舉的第一人選。”

  仁治皇帝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他的腦海中也浮現出了杜騰雲的模樣。

  此人進入翰林院後表現尚可,三年庶吉士期滿,轉為翰林檢討。

  在翰林檢討的位置上又待了幾年,眼見前路遙遙無期,這才無奈選擇外調為知縣。

  多年來勤勤懇懇,終於從知縣爬到了一府同知的位置上。

  這些從翰林院出去的,也都是皇黨成員。

  因為他們都有在翰林院任職的記錄,帶有皇權烙印。

  只是杜騰雲並非泉州市舶司的最佳人選。

  一旁的其他閣老,尚書,侍郎見仁治皇帝並未同意周道登的提議,他們心中便有了底。

  為了快人一步,好幾位閣老,尚書上前一步,急迫的推薦著自己的門生,弟子。

  “陛下,臣有一人推薦,此人乃是……”

  “陛下,論此市舶司提舉人選,容臣慢慢道來……”

  “陛下,微臣亦有人選推薦……”

  仁治皇帝望著眼前熱鬧的一幕,他便趕忙開口道。

  “各位卿家莫急,慢慢道來。”

  “便先從李尚書開始吧。”

  自己一開始駁了他的面子,現在自然要選擇先從他開始了。

  隨即,戶部尚書李九淵,工部尚書左興國,禮部尚書陸雲濤,還有幾位內閣閣老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但仁治皇帝也都未採納他們的建議。

  當然,他也不可能直接否定這些人的說法。

  “各位卿家提議的人選都是上佳之選。”

  “只是若想從中挑選一位擔任泉州市舶司提舉,朕還是覺得有些難以抉擇。”

  “且容朕再思量一番。”

  言罷,仁治皇帝了無痕跡朝著百官中的王振生看了一眼。

  一直將注意力放在仁治皇帝身上的王振生在接收到仁治皇帝的眼神時,他就明白輪到自己上場了。

  隨即,時任吏部左侍郎的王振生便主動上前一步道。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朝中百官見王振生上前,他們自然就明白今天與陛下演雙簧的是何人了。

  原本還以為會是張首輔,沒想到居然是這位。

  居於龍椅之上的仁治皇帝聞言,他左手撐著自己龍椅的扶手,右手輕輕抬起。

  “王愛卿有何想法,暢所欲言。”

  王振生聽到仁治皇帝的話語,他這才垂首答道。

  “陛下,臣猜測市舶司與各地客商,域外諸國交易,其管理模式應當會與我大周其他州府的管理模式不同。”

  “若差遣一位不通市舶司政務的官員前往,手忙腳亂出些許差錯事小。”

  “可在這些域外諸國面前失了顏面為大。”

  “臣斗膽揣測,這泉州市舶司提舉是否暫從寧波市舶司諸多副提舉中拔擢一位左遷?”

  仁治皇帝聽到王振生的這個提議,他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感興趣的神色。

  “王愛卿此言有理。”

  “泉州市舶司作為曾經的第一市舶司那可是我大周的顏面所在。”

  “是出不得半點差錯的。”

  “那王愛卿心中可有人選推薦?”

  仁治皇帝此問一出,王振生假意思量片刻,這才答道。

  “寧波市舶司諸多副提舉中,唯有黎淳乃是寧波府同知,由此人調任泉州任泉州市舶司提舉一職最為妥帖。”

  寧波,市舶司衙門。

  正在寧波市舶司衙門視察情況的葉軒墨望著眼前絡繹不絕的客商,他轉頭看向身邊的黎淳開口道。

  “太僕用心了。”

  “恐怕就是我主管市舶司也不過如此了。”

  黎淳一聽葉軒墨的問話,他謙遜一笑。

  “子義說笑了,皆賴市舶司這塊金字招牌罷了。”

  葉軒墨聞言,他便打趣道。

  “太僕謙虛了,有此功績,想必今後我這市舶司提舉的位置便要轉交給你了。”

  如今他兼任的官職太多,一旦市舶司運轉走向正軌,陛下定會為他卸些擔子。